2021年10月23日下午2点,环太湖艺术大讲堂再续前缘,邀请江苏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导,常州画派研究所所长,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州分院副院长吴锦川先生担纲主讲:“20世纪中国山水画之变”。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吴锦川老师为我们讲述了百年中国山水画之变。他认为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方风景画,风景画主要直接再现自然,而山水画则是间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山水文化中包含着政教、家国、田园、宇宙等元素,有着民居环境与乡村记忆、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敬畏和变沧海为桑田的人类功绩等丰富内涵。
吴老师将20世纪中国山水画之变划分为三个时期:从清末到三十年代中叶是第一变;从抗日战争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第二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是第三变。
吴老师着重强调道:百年来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民众对文化的选择转型极大地左右了山水画的发展。回顾百年来的山水画之变,既可以看到审美领域的深入扩大,又可以看到艺术表现手段与技法的丰富完善。山水画之变的历史情境,既是处于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社会体制的变革之中,又在总体上处于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的扩张之下。因此传统的山水画发展,一方面面临着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另方面西方艺术观念与技法的采纳进程中,随之带来对过时传统的批判和对西方艺术价值观不符合山水画发展的扬弃。
如今,中国山水画不但经过了三四十年代对古代传统的突破,而且经过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山水画实践的反思,形成了如今多元化的创作格局。当今山水画坛取得的成就,正是反复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继续思考这些问题,显然有利于在和谐对立因素的互补中发展中国新时代价值观念的山水画,使之在未来的世界上为人类的审美需求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这份热情与鼓励我们会加倍珍惜。